目前分類:政治史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歷史書寫,本來就不是單純的學術行為,更多的必然牽涉到政治意識。因此為了公正客觀,關於日據、日治兩個用詞並列,這樣大家別吵了。因為日據,意思就是日本佔據,暗示日本用了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台灣的治權;至於日治,意思是日本治理,意味著接受日本曾經作為最高權力機構統治台灣的事實。在我看來,其實兩個都沒有錯,只是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,台灣又被日本因戰敗割讓出去。台灣政權重新回到漢人手中,也就是現今的中華民國。中華民國作為台灣統治的最高機構,到今天已經70年了,70年前當台灣的先祖們振臂歡呼台灣的光復,應該不曾想過70年後台灣的後代子孫們卻對日本統治時代懷念不已,真是相當諷刺。

韓國的情況則沒有這個用詞之爭,韓國則直接描述為"朝鮮日佔時期",日佔的用法比日據更為強烈,也就是日本佔領,意思是日本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完全非法,而且也不被承認。說起來,台灣還有這個用詞之爭,實在相當有意思啊!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料來源曾紀鑫,《千古大變局: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一個關鍵人物》,遠流,台北,2009。

曾書從1851年咸豐朝的太平天國之亂講起。中國近代史,從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拉開序幕,西方諸國挾其優勢科技武力打開中國國門,清朝卻未能在鴉片戰爭戰敗中徹底清醒,太平天國之亂的出現,使清朝從內部加速開始腐壞。這一重要歷史事件,絕不能僅以清朝的農民起義幾語帶過。其性質、目的及所造成的破壞與影響,至今仍值得思索。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料來源曾紀鑫,《千古大變局: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一個關鍵人物》,遠流,台北,2009。

這本書打破過去按照時間順序的教科書描寫,挑出重要且有巨大影響力的晚清11位政治人物,讓人有一種更全面仔細的視角,重新審視中國近代史(或說清史)。非常推薦大家到圖書館或直接在網路上購買這本書。作者曾紀鑫以自傳體的方式重寫中國近代史,用字白話,即使沒有歷史學術背景的人也能迅速進入狀況。這11位晚清的政治人物在過去編年體的教科書中有些都被刻意貼上標籤,有的則是幾筆帶過,對於認識晚清中國的全貌不夠深刻,也不夠客觀。有句話說:要想知道未來,必須了解過去。雖然你可以忽略明代以前的中國,但對於一位政治系的我而言,近代歷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,中西近代史是我們研究政治現象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資料,在中國近代史的部分,當然是1840年以後的清史(清朝史)。有興趣的人可以好好閱讀!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都鐸王朝統治今天的英格蘭地區和愛爾蘭地區,由於伊莉莎白女王並無子嗣,蘇格蘭王國的詹姆士六世,在英格蘭新教徒的期待下即位為詹姆士一世(詹姆士六世之於聯姻前的斯圖亞特王朝=詹姆士一世之於聯姻後的斯圖亞特王朝,是斯圖亞特王朝唯一一位有兩個稱號的君主)。至此,統一的大不列顛雛型已現,今天的英國大致上就從聯姻後的斯圖亞特王朝(The House of Stuart)所建立的。不過斯圖亞特王朝統治過程並不順利,也在其統治期間造成英國內戰。

 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很快地瀏覽一下英國光榮革命的背景。

 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進入英國的光榮革命啦!!

是說....英國的光榮革命背後,其實腥風血雨,一點也不光榮阿~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繼續接下來的英國的光榮革命。

很多人以為...法國大革命才是第一個把自己的君主抓去砍頭的國家,錯了。在歐洲近代史中,第一個這樣激進做法的國家不是法國,是英國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使用教材是南一版的高二下歷史課本。民國101第三版,林能士主編。

重要歷史事件: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革命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大學指考放榜,小弟驚覺歷史系的分數在文學院居然有如此....高分的表現(應該不是因為副總統的關係? 讀歷史可以當副總統?)因此,這裡傳授一些歷史的知識,不過是和政治相結合的歷史。而且主要是近代西洋史的範疇,中國史大家都比較有概念吧? 我的認知是這樣啦~ 

 

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