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謝你,因為有你的參與,在我以為沒有希望的時候沒有放棄希望。
當我打開電腦,無意識地去搜尋這首歌時--愛的版本(Version of Love),就會想起那三個月半天天泡在圖書館的時光,是我自從上大學以後最認真的一次,比所有的期中考期末考還是上台報告都還要認真好幾倍。(暴露出我其實不喜歡為了考試而唸書的本質,並非不喜歡念書。)
當初我一聲令下,決定要考研究所讓那些看輕我的人一點顏色瞧瞧的時候,能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。而當初我其實根本不想念研究所,說起來自己本身志不在研究,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心態而已。當初自己在模擬作文時,台大的題目又讓人很難下筆--不是要叫人坦承念研究所的心志,就是要考生誠實考研究所的動機。(要是我誠實說我就是想拿個學歷,那包準考不上)所以,考研究所之前,我自己也費了一番功夫尋找能說服人的動機。(準備時間都來不及還要尋找合理動機,好大的功夫XD)
最後,我的動機是--為了滿足對政治學領域的求知慾,以及未來相對應的在職場所需的能力,我必須再回學校進修,加強自己所學的不足。對我來說,考政治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,不光是挑戰自己,還要跟全國政治系本系學生競爭有限的錄取名額,因為大學念的不是政治系。而我願意在不夠的時間內盡我所能,參與這項入學考試。所有後果,不論考上或沒考上,皆由我個人全權負責。
當然我也只能選擇入學考試,因為大學成績太爛所以根本不可能走推甄這條路。但我也沒後悔,因為入學考試也相對公平。
國立成功大學,那三個月半的時光,謝謝你的照顧。退伍後,從一個對政治學概念完全模糊不清的人,到考試前那些重要觀念琅琅上口,甚至還突破大學時學習的盲點,並補足西洋政治思想史方面的知識空缺,這要歸功於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的讀書環境,還有充沛的參考書籍,才能讓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考試的重要觀念都建立起來。這個過程,受惠成大的姊姊和她的朋友們,才能讓我撐過艱苦念書的日子。尤其是念西洋政治思想史,因為完全沒概念(當然現在是已經有的),唸到差點掉淚。我印象很清楚,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從哲人派/蘇格拉底到近代英國(霍布斯、柏克、佩恩)/近代歐陸(盧梭、孟德斯鳩、馬克思)全部搞懂並以史的觀點釐清前後相承的蛛絲馬跡,讀完的那一刻,激動到落淚!(最難搞的也被我搞定了!)
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選西洋政治思想史?我的理由有點蠢--因為我只是想要了解西方文化的根。我也許好奇西方文化,但我更願意努力當一位"知西派"(了解西方的人)。我的西洋史知識也許比不上歷史系學生,甚至和政治系學生相比也是有些落差,但因為政治學給我一個管道以接觸我過去相當陌生的領域,也終於了解西方歷史進程不是混亂,而是帶有歐洲特色的美感。
雖然沒能達成當初想考上台大政治所的目標,卻在上帝安排的美意下進到政大。我始料未及,因為當初本來不報政大,想來個沒有台大就不念的激進作法,不過我還是妥協了!XD萬一沒考上台大,就沒學校可念,也就完全不符合當初想進學校進修的初衷--對政治學的求知慾而不在乎學校,所以後來加報政大和臺師大兩校,"以防萬一"。但是這樣說對政大和臺師大是不公平的,因為既然有心當研究生,那研究成果優劣是看自己有沒有心。再說,台大政治所畢業也未必能謀得較好的職位,所以加報學校的作法當初就是全力支持的。有考上就去念,最怕沒有學校念!當然考試結果是唯獨台大沒上,政大和臺師大兩校都僥倖上榜,這是所謂的天意吧?XD那三個月半的衝刺沒能達陣,但結果也算差強人意了。
來政大也將近兩個月了。對這裏的人、事、物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,也漸漸感覺到政大的友善和可愛之處。依山傍河的學習環境,是政大獨一無二的特色,偶爾爬個小山回宿舍對我也是小事一樁。山邊的風景雖然有些冷清,但卻不失一種樸素、沉澱和對自我存在的重新反思與再定位。迷路的生命,找不到出路的生命,忽然又發現另一塊值得探索的新天地。在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情境交替中,逐漸培養一種勇於面對過去的胸襟,並且形塑出更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生命能量,以利於規劃未來更長遠的生命旅程。也許是永續經營理念的另一種呈現,或是已經意識到逐漸成熟的生命吧!
謝謝你!愛的版本也許想告訴我,寧靜、穩重的愛或許更勝以往。共勉之。